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乔治.索罗斯
从80年代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到90年代初打败“英格兰银行”的对冲基金高手?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投机黑手到卢布风暴的幕后推手?从各大知名财经报刊的财经评论员到捐款亿万身家的跨国慈善家?从开放社会理念同情者到东欧人道主义行动的实际支持者?卡尔.波普尔的亲炙弟子还是失败的哲学家?……这些都是他,乔治.索罗斯。
说起跨界,乔治.索罗斯才是一等一的玩家,在商业、政治、慈善等领域,他都从局外人发展到重要玩家,无论你是否听得明白,索罗斯的发言都值得世界聆听。如今,在消息寡淡的的达沃斯论坛,85岁的索罗宣布终极退休,迅速成为各大头条。索罗斯长达60年的投资生涯中,其实多次有淡出信号,最近一次是2011年,这一次他宣布结束其长达40年的对冲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我之前曾经数次退休,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了!慈善和管理资产两者不可兼得,未来我将全力推动慈善事业。”
尽管如此,这并不表示索罗斯这号人物在江湖上销声匿迹,毕竟即使不再管理投资,慈善将是另一块新天地。
索罗斯是谁?索罗斯是谁?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在索罗斯85岁的一生中,他一直在改变自己的身份,如果他在8岁,18岁,25岁,35岁,50岁甚至60岁、70岁那年去世,每次定义都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传奇的一生,但是在他传奇的一生背后,其实也可以一睹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跨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艰难完成自己的梦想,创造出自己的生命光辉。
在1970年时,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来10年间据说量子基金回报率达到每年142.6%。索罗斯获得财务自由,而他对于奢侈消费以及富人爱好兴趣不大,他的收入基本投资于自己的对冲基金,其身家随着基金业绩的增加而增加,在1980年大概已经超过亿元。更为令人诧异的是,索罗斯的居然可以在投资界坚持六十年,可谓不折不扣常青树。
索罗斯一位部下曾这样说“他有多杰出?基本上他就是业界的标准。”事实上早在80年代初期,尽管索罗斯低调远离媒体,他的名字还是被同业认可。索罗斯的部下则认为他有特殊能力,能够掌握整个世界的资金和信用流向,而且几乎是用神秘的方式在运作。他对整个世界有宏观的看法。不过,更广为流传的是索罗斯的儿子罗伯特的判断,他也在索罗斯的公司,他曾经多次这样说:“我父亲会坐下来告诉你,他这么做有什么理论依据。但是我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至少有一半都是屁话。他改变市场的仓位,原因都是他背痛得很厉害,这跟理论无关,他真的会突然痛起来,这就是早期警讯。”
在五十岁前,索罗斯一直很低调,可以远离媒体,有人评价他没有任何公共形象,直到1975年《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才出现一篇文章,谈论他为外国人赚了不少钱。可是业绩会说话,所有投资人都在谈论他,以至于他成为投资的象征,导致他不得不破例接受《机构投资人》的封面报道。正是差不多那个时候,他也面临中年危机,对于投资的兴趣已经表现得不再唯一,开始才大规模涉入慈善。他的传记作者之一是纽约时报的讣告高手,曾打趣的说,如果索罗斯那时候去世,估计大家最多纪念一下他的投资业绩以及财富,而没有人预计他后面能够在世界搅动那么多浪潮。
索罗斯直到80年代才有了公关顾问,比起日后给人印象中好出风头的形象,二三十年前的索罗斯比较低调——其实直到晚年,他对于知名度仍旧有些迟疑,比如一位中国经济学者金立群2009年见到索罗斯时,表示:“你的大名在中国真可谓家喻户晓”,索罗斯回答:“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标签看起来很严肃,这位学者感觉到他对自己名声的敏感性不减当年。
随着步入晚年,慈善成为索罗斯的重心。根据公开资料,索罗斯的慈善基金在中欧及东欧多以社会开发研究组织(OSI)及索罗斯国家基金的名义存在。据美国媒体估计,截止在2007年,总共已投入总额超过60亿美元。除了向中欧及东欧的科学家和大学提供援助,索罗斯也在萨拉热窝围城战时帮助平民、协助成立透明国际、捐赠给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纳斯的孟加拉乡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