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登封网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称为节约利用土地空间,将“推动街区化,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新政引发公众热议,有人赞成,有人认为此举违背物权法、侵犯了公民私权。

  2月23日上午10时,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提问。

  程新文表示,正像有关部门所介绍的那样,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已经处于21世纪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我们有新的理念和探索。我们认为,上述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重要举措,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对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程新文表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人民法院,我们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

  新闻多一点

  专家解读:开放小区利大于弊

  封闭小区之弊

  加剧城市拥堵、浪费公共资源

  “封闭小区有不少弊端,造成公共资源巨大浪费。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李自然是省内第一批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家,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来年。“封闭小区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城市公共交通效率低下,封闭空间各自为政,将公共道路排斥在住宅小区之外。城市脉络没有打通,使得城市拥堵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李自然认为,去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紧凑城市”概念,正是破解城市无序扩张的新理念。据报道,2000-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空间利用低下,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此次《意见》提出现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逐步打开,为的就是“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难题”。

  《意见》中对未来交通布局明确了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李自然指出,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这一指标只涉及道路密度、不涉及宽度,体现了“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思路。“紧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下一站。“我们的城市市中心有很多地方是不通、不畅的,有很多潜力远远没有挖出来。”如此看来,打开封闭小区、打通城市脉络,应是中国城市化必走的下一步。

  推广街区之利

  降低房屋成本、促进阶层和谐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不仅能避免浪费公共资源,让城市增加大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而且对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都是好事。”长沙物业管理协会理事长黎林辉指出,目前封闭小区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等属于业主共有,也就是说业主购房不但购买了居住的房屋空间,还购买了公共区域。推广街区制后,新建小区的道路和绿化将由市政和园林部门管理和维护,这样能降低小区业主的购房和物业管理成本。

  “封闭小区还会彻底切断不同收入的人之间的联系,加剧城市空间的分异。”黎林辉介绍,同一楼盘价格差距不大,客观上促使收入相当的人住在一起,强化了城市空间的分异。开放封闭小区,有利于消除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疏远,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