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6支省(中)直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带着行李卷儿,来到彰武县16个贫困村扎下根来。
一年多来,工作队真情扶贫,各级政府部门真诚配合,村民真心拥护,彰武“三频共振”的驻村扶贫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以来,工作队共完成道路改造139公里,新建水利设施41处,安装村屯节能路灯120盏,新建垃圾点127个。
真情扶贫,不仅使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变化,村干部和村民的精气神也焕然一新。
村民:工作队员似“家里人”
“我60多岁了,过去从没穿过皮鞋”,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卧牛山村村民王耀先告诉记者,村里地势低洼,内涝严重,从春天开始道路就泥泞难行,一直到上冻才能走机动车,村民卖粮食、盖房子拉砖十分不便。泥巴路让王耀先习惯了穿雨靴,“皮鞋根本穿不了,走不了几步就成泥鞋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分行驻卧牛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姜维新一行三人来到村里后,决定首先解决出行难这一“卡脖子”难题。不过,工作队在道路设计时遇到了难题,要占用王耀先家的玉米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王耀先能同意吗?姜维新心里也没底,找到王耀先刚说明来意,王耀先就一口答应了:“工作队修路、建文化广场,干的全是好事。我们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修路是好事,我个人牺牲点不算啥。 ”
村民王跃复说:“不管啥活儿,工作队的人都是打头的。人家是来帮咱们的,客人干活,我们当主人的哪好意思看热闹啊! ”
卧牛山村党支部书记韩春林说:“修路的时候,工作队队员手上起了血泡,肩膀晒暴了皮。他们不是做样子,是真心实意来工作的。我身体不好,过去有歇一歇的想法,工作队的所作所为感染了我,我也自觉地跟着干了。 ”
姜维新说,村民支持是工作队开展工作的基础。修路的时候,村民会自发地过来帮忙。有人端来茶水,有人递过扇子,村民的纯朴和热情让人感动。
东六家子镇镇长范会忱说,工作队把卧牛山村当成了家,一心扑在扶贫上,感动了村里的老老少少。过去村屯整治,挪谁家的柴火垛谁都不乐意,工作队来了以后,村民自己动手就挪了。
在彰武县二道河子乡,国家审计署沈阳特派办驻村干部于锡明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爷子”。从2008年开始定点帮扶二道河子乡,到去年担任二道河子乡二道河子村第一书记,于老爷子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工作了7年,当地群众打心眼里把这位省城来的干部当成了“自己人”。
今年9月8日,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不到10天,于锡明就赶回村里,因为村里正在修路,他放心不下。爱人知道拦不住,只好跟着他一起从沈阳来到二道河子。于锡明说:“百姓是水,村干部融不进去,就成了浮在上面的油;融入其中,村干部就是鱼,工作起来如鱼得水。 ”
工作队还注重挖掘群众典型。省直机关工委驻阿尔乡北甸子村工作队队长张伟在驻村过程中,挖掘出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董福财这一先进典型,并身体力行宣讲董福财的先进事迹。今年6月,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董福财为榜样,积极投身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
工作队真心扶贫,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两者“同频共振”,让彼此的心更近了。
各级部门:工作队的“娘家人”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驻大四家子镇胜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飞十分注重产业扶贫。胜利村有养羊的传统,工作队萌生了建养殖小区的想法。养羊是个技术活儿,种惯了大田的村民有心无力,一筹莫展。刘飞找到彰武县扶贫开发局,后者马上请来专家为村民培训养羊知识。村支部书记郝德海说:“现在有30多户贫困户养了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
同样是在接到省林业厅驻大冷镇大冷村扶贫工作队的求援后,彰武县扶贫开发局组织专家到大冷村为93名村民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
彰武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包海洋说,彰武县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服务和定期考评工作机制,为工作队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障。各乡镇、各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体,主动作为,与工作队真诚配合,两者的“同频共振”为工作队高效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姜维新说,工作队发挥作用处处离不开各级部门的支持。刘飞说,工作上支持配合,生活上关心照顾,各级部门是工作队的“娘家人”。
工作队、各级政府部门和村民的“三频共振”产生了巨大的合力,使彰武驻村扶贫工作呈现出务实高效的良好局面。
彰武县委书记刘玉学说,一年多来,省(中)直驻村工作队积极帮贫困村找项目、投资金,16支工作队及所在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近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2个,工作队在改变贫困村村容村貌的同时,也燃起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发展热情,重树起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驻村帮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刘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