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中央第十巡视组向科技部反馈巡视情况,指出对所主管的学会、协会缺乏有效监管,干部兼职过多。连日来,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了8个部委所主管的78个学会、协会发现,有21个协会存在行政机关领导兼职情况,占比近三成。(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协会是指以文化、学术或公益性为主的非政府组织。然而,近来年越来越多的政府人员在一些协会挂职,其中也不乏局级干部,这些领导干部通常不会出现在协会,只是在协会有活动的时候出席,所谓的协会会长也就只是挂个名儿。
其实,目前的许多协会团都是依托于政府成立或者由政府部门推动成立,或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职的一些协会。如此一来,让协会的公益性和非政府性质变了味儿。这也不禁会让人质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官员,还要挂职协会,为何“爱政府”更“爱协会”?
领导挂职协会,看上去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不仅能让领导为协会“撑面子”,为协会的发展争取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也能让挂职的干部的政府官员效应得到最大发挥。但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近年来,关于领导挂职协会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一些协会几乎沦为不当利益的“输送带”,除了能从社团的活动经费、上级拨款中抽取利益,也让社团成为一些企业行贿的“特殊通道”,表面上是赞助、捐款,其实最后都揣进了领导个人的口袋。
诚然,领导干部兼任社团职务的问题早就被意识到,但是在实际清理过程中却屡次受阻。一则,政府出台的文件,都是规定原则上不兼任,不是一律不准,正是这样的规定漏洞,让某些干部钻了空子。二则,政府官员与协会本身的这种互相需求的关系,也是改革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