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干部“一杯茶、一张报,坐等群众上门找”,现在干部驻村、领导蹲点,从省里的“大书记”到乡村的“小书记”,都进村入户,看真情况、听真意见,实实在在办好事解难事。(10月24日《人民日报》)

  干部畅通诉求渠道,群众有话好好说。如今,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群众工作网络在贵州建成,实行接待窗口单位调处、群众工作中心调处、各级领导调处的三级调处模式,让群众体会到从“衙门”到“家门”的转变;全省各地开通“书记省(市、县)长—群众直通交流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表达诉求;各州市集中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长期积累的重复信访问题。“现在有委屈就有说处,有难处就有帮处。”黔西县雨朵村残疾村民赵方贵在诉求解决后深有感触地说。

  干部提高办事效率,群众省时省心真幸福。教育实践活动中,贵州着力在便民利民上下功夫,提升群众满意度。“中午一样可以办证,节约我半天时间。”在贵阳市出入境办证大厅,来自凤冈县的杨胜忠很快办到了出境证件。全省各地各单位便民窗口设置也更为合理。“几年前来办证,跑东跑西花了两天。现在40分钟不到就办好了。”锦屏县龙池村村民吴德贵表示很满意。

  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畅通了诉求渠道,群众有话尽管说。其实,群众所需要的是勤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这样的好作风不应该是一阵风,而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件细化的举措;更应该是一种制度,一种常态。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勤政为民务实清廉成了一种机制,受益的不仅仅是群众,广大干部也是受益者;干群和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作者:龙溪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