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宜宾县以提高优秀年轻干部的实干能力为落脚点,采取“本土党校+沿海高校+换岗实践”的培训方式培养年轻干部。该县依托沿海高校,让年轻干部学习县域经济发展所需基本理论、现代前沿理论、实践技能等。(《中国组织人事报》7月14日)

  如何培养年轻干部,使其尽快度过成长期,迅速成长起来,是各级部门单位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培养干部,既不能操之过急、盲目地“拔苗助长”,又不能机械式的按部就班、墨守陈规。既不能片面地脱离实际,只顾追求眼界长远,规划宏大,更不能只顾眼前实际,忽略对未来发展的把握。既不能一味地纸上谈兵,也不能毫无理论修养。如何科学协调实际与眼界、长远与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关系着培养干部的成败问题。

  宜宾采取“本土+沿海+实践”的模式,在看似无法很好契合的两者之间探索出了平衡点,在缩短培养周期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开眼界与接地气之间的共融关系。在沿海高效学习现代前沿知识,用以形成自身独有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再在本土党校,辅之以接地气的现情培训,使得理论与实际找到契合点。而后通过换岗实践,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发展一线、项目一线、维稳一线经受历练洗礼,最终检验出优秀的干部加以选拔使用。

  经过三步走的学习过程,对后备干部思想、认识、行动、实践上予以科学的培养锻炼,并提供足够宽广的舞台让其发挥,在实践中发现适合的岗位和职责,做到选人用人有的放矢,实现人尽其用,从而找到干部培养的正确捷径。通过综合培养考验后合格的干部,不仅对基层实际有着全面的了解,对结合当前前沿发展动态制定地区发展目标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这样的干部足可以满足岗位需求。

  培养干部做到标本兼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协调矛盾冲突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干部在今后处理事务中的具体表现,从而少走弯路、少绕圈。相信既有发展眼光,又接基层地气儿的干部,才是当前各地实现跨越发展的可靠组织保障。(舒三木)

推荐内容